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不但对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教训,举一反三,对关系消费者安全健康的产品,还有哪些潜规则,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今天发布信息,号召全社会各行业吸取三鹿奶粉的教训,从自身做起,揭露和抵制行业中的“潜规则”,为人民群众创建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室内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厂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通过虚假宣传来夸大产品的功能,或者通过炒作概念来增加产品销售,或者利用国家有关标准的缺失为产品的缺陷和问题开脱责任。
中国室内环监测委员会宋广生主任从目前消费者反映问题比较严重的室内环境问题中,提出四大关系消费者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潜规则,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消费者创建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一、室内环境检测:封闭1小时还是封闭12小时?
为了保证人们的室内环境质量安全,目前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与消费者健康相关的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特别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严格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住房都需要室内环境检测合格才能交付使用 。但是为什么消费者购买的合格房屋,常常会感觉到有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而且经过请检测单位检测会发现室内环境存在污染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在检测中不同的封闭时间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室内环境,检测方法中的要求是日平均,一般是封闭12小时以上,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而用于新建住房和装饰装修验收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则不同,由于是在建筑和装修以后进行工程验收,所以要求通风以后封闭1小时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封闭12小时和封闭1小时的室内环境质量必然会出现差异 。
专家支招:
1、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装饰装修公司严格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和验收,为消费者提供符合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质量。
2、为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消费者在购买新房或者新装修中可以要求使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
3、消费者对验收合格的新建住房和装饰装修工程室内环境质量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请有资格的检测单位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合格以后再放心居住。
二、家具造成室内环境污染:是测试板材还是测试室内空气?
近年来,由于家具污染室内环境案件频频发生,但是,消费者往往难以讨到满意的解决方法,问题在于,由于家具污染问题的复杂和一些家具企业利用了国家标准中的材料要求,忽视了家具产品的整体质量。为了便于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在国家《家具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主要要求对人造板家具的板材甲醛含量和木家具中的油漆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所以出现了消费者购买的家具严重污染室内环境,因为家具厂使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是合格的,但是家具生产企业不会承担责任的情况。同时一些沙发等其他家具污染情况更加难以控制。
专家支招:
1、家具生产企业应该从家具生产的材料、工艺和污染控制方面加强家具有害物质控制,生产安全健康的家具。
2、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不但要对家具材料污染进行约定,同时对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室内环境污染也要进行约定,尽管家具材料是符合标准的,但是整体家具污染室内环境,家具厂也要承担责任。
3、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
三、购买装饰装修材料:警惕虚假宣传和炒作概念
由于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是室内环境污染的源头,消费者对购买材料的有害物质十分重视。一些厂家宣传借机炒作概念,宣传什么“儿童漆”“婚房漆” “零VOC的健康漆”等等,使用引人误解的歧义性语言玩文字游戏。一些厂商宣称“无苯”产品,而普通消费者并不知晓,苯、甲苯、二甲苯是不同的概念,“无苯”并不等于无“甲苯或二甲苯”。复合地板的“E0”级新国标明确规定,产品甲醛释放量低于或等于0.5毫克/升,但是被一些厂家宣传为“零甲醛”。还有涂料行业内盛行的所谓“X合一”产品。把一般涂料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蓄意夸大,夸大其辞,故弄玄虚。什么环保、净味、聚合、光触媒、纳米、抗菌等,消费者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专家支招:
1、国家在2001年发布了十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购买,没有正规的检测报告,或者检测报告与材料名称、品牌和类别不符的不要购买;
2、消费者不要轻信各种虚假宣传,购买材料以后注意留好包装和材料样品,正式的销售发票,以备出现质量问题时做为维护消费权益的依据。发现有虚假宣传的行为,应该及时与当地工商执法部门联系,及时进行检查处理。
3、装饰装修材料生产和销售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宣传,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要吸取奶粉事件的教训,不要由于虚假宣传损害自己的品牌和形象,造成对广大消费者的损害 。
四、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到底依据什么标准?
目前新车内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消费者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没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具有难度,而且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国内生产的车辆车内空气质量难以控制。由于无法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汽车生产厂家则可以不对车内空气质量负责,众多购买了具有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车辆,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的消费者难以讨到说法。
专家支招:
1、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应该可以应用到车内。澳大利亚的专家定义室内环境的概念是“人们一天中在其中超过一小时的独立空间”国家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指标是对人们的各种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健康值,应该适用于车内、船内和各种航空器内。
2、按照消费者购买的消费品安全使用法规,车辆是应该保证其各种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常使用。如果车内空气存在污染问题,不能保证正常使用,应该是不合格或者是有瑕疵的产品。
3、消费者在购买新车以后,要注意进行车内通风。在进行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如果发生了伤害事件,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证据。
4、汽车生产厂家要注意通过材料来控制车内环境污染,可以借鉴国外控制车内环境污染的经验,也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控制技术,把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到最低,为消费者制造室内环境无污染的产品。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号召全社会吸取三鹿奶粉教训,揭露与人们健康安全行业中危害人们健康和产品质量的“潜规则”,为人民创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